芜湖仲裁“四聚焦”为企服务,护航企业行稳致远

发布日期:2024-11-25 09:32 来源:芜湖市司法局 作者:朱小凤 阅读次数: [字号:    ] 背景颜色:

    近年来,芜湖仲裁委员会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聚焦企业仲裁法律需求,不断深化法律服务路径,创新仲裁服务方式,优化办案工作质效,着力打造便捷、高效、优质的仲裁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仲裁服务企业能力,筑牢护企防护网,持续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企业维护权益开辟一条“快车道”。2024年以来仲裁案件2057件,同比增长144%,其中涉及企业案件1145件,涉及企业300余家,争议标的额超9亿元。

    聚焦法治体检,让企业经营“省心”一对一法律常宣传,紧扣“优化营商环境”主线,开展仲裁进企专项活动,主动上门为企业开展仲裁服务,先后到三只松鼠、城建集团、奇瑞徽银、蓓慈电器、德康机电等公司走访,密切仲裁与企业的联系,解答公司在运用仲裁方面遇到的困惑,深入推进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企业学法守法。面对面企业座谈会,组织召开全市金融仲裁座谈会,积极参加涉外法律服务座谈会、法务沙龙活动、打击恶意索赔法律问题研讨会等活动,解答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法律困难和问题,全方位帮助企业降低风险,促使企业更好地发展。针对性仲裁法律培训,参加市物业管理协会举办的培训,就物业费欠费纠纷处理专题向全市物业企业授课,通过企业提交问题,现场答疑的方式,为物业企业提供了仲裁解纷途径,促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聚焦办案质效,让企业解纠“安心”。始终立足仲裁职能,持续夯实仲裁案件质效基石。坚持“调裁结合,能调不裁,以调为主”的理念,深入考察矛盾背景、问题根源,将调解工作渗透到仲裁各个环节,力促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保障企业合法权益,2024年审结案件中调解和解率达54.8%。全流程管控审理质量,实行规范透明仲裁员指定规则,推行虚假仲裁风险评估机制,征询仲裁秘书评价、当事人意见反馈,规范专家咨询论证程序,确保裁决公平、正确。不断优化办案流程,通过增设立案复审环节,实行送达程序立案前置,统筹适用多渠道多方式送达,出台申请财产保全指引和须知等举措,缩短立案、组庭、开庭间隔时长。2024年以来办结案件1510件,同比增长69.2%,涉企案件办理效率不断提高。

    聚焦履职能力,让企业选择“放心”。不断优化仲裁员结构,顺应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需要,面向全国高标准选聘仲裁员,吸纳形成191名行业优秀人才组成的仲裁员队伍,其中外地仲裁员40名,外籍仲裁员3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仲裁需求。注重仲裁人员培训教育,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业务培训,积极开展同堂培训,组织参加市省仲裁协会、市法院、市律师协会等举办业务培训班,通过资源共享提升业务素质。全面加强仲裁员管理,制定仲裁秘书管理办法、仲裁员守则、仲裁秘书办案规范等规定,建立仲裁员考核办法和仲裁庭办案责任制度,加强对审理责任落实、作风纪律等方面动态监督考评,规范仲裁人员的办案行为。

聚焦便民服务,让企业办事“舒心”。全流程入驻芜湖市法律公共服务中心,推行咨询、立案、缴费、送达等“一窗通办”,主动为当事人提供预约立案、邮寄立案、容缺受理、网上交费、周末开庭等便民服务。整合升级科技优势,搭建芜湖在线仲裁服务平台,推行“互联网+仲裁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和跨域办案等服务,实现网上立案、线上庭审、远程审批、在线查询等,“最多跑一次”、“足不出户”办成事,全力护航企业发展。今年以来线上开庭28件。探索和实践“互联网+金融”仲裁,学习研究网络仲裁专门规则,试点全流程在线办结互联网金融仲裁案,部分案件组庭到裁决,仅用20天,促进金融纠纷高效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