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3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各项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和良好成效,为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现将我市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一)坚持多措并举,激发法治政府建设“新动能”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助推中部崛起”法治论坛在我市举行,来自中部六省140余名法学法律工作者围绕法治政府建设与优化营商环境等重大课题深入研讨。举办“2023年度全面依法治市专题研讨班”,制定年度市政府党组学法计划,全年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法15次。召开全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科学部署行政立法、镇街合法性审查全覆盖等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持续开展“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涉及“机动车停车场规划建设、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等方面,积极回应群众法治需求。
法治政府建设推进路径优化完善。坚持以创建促提升、以示范带发展,芜湖市以高质量公共法律服务惠企利民促发展、湾沚区分别入选全省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地区)。作为全国九个代表之一在首期国家级法治政府建设专题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逐利执法”“执法不规范”等执法领域顽瘴痼疾,摸排问题62个,已全部完成整改。“芜湖市以法治督察推动形成制度规范”入选中央依法治国办法治督察简报予以全国推介。荣获全省政府系统依法行政业务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
法治监督保障能力全面强化。全面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成立行政复议委员会和审理委员会。任命全市各级政府行政复议员61名,打造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行政复议队伍。2023年,全市各级复议机关审结案件590件,通过撤销、责令履行、确认违法等方式直接纠错54件,纠错率9.15%。针对复议案件中发现的执法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及时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和建议书。打造全省首个“行政机关智慧应诉系统”,集合案件查询统计、庭前提醒、出庭评价等功能,确保“出庭出治出解”。全市行政诉讼案件471件,败诉率11.45%,较上一年度下降3.67%。全年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大幅提升。全面推进法律服务市场稽查工作,建立联席会议等系列制度,不断净化法律服务市场。积极发挥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等监督作用,全年市本级完成审计项目59个。
(二)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依法决策“新机制”
制度供给不断优化。聚焦科技前沿,在全省率先推进算力中心城市建设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专项立法,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关注民生领域,加快推进《芜湖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芜湖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等立法进程。保障经济发展,《芜湖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具有芜湖特色的“1%工作法”、“畅聊早餐会”、“紫云英人才计划”等特色工作机制和成熟经验做法,上升到制度层面予以固化。创新开展行政立法征求意见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率先出台《芜湖市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办法》,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民意采集点、立法咨询员、立法民意团、统一在线意见征集平台等方式,构建各方联动、优势互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征求意见新格局。立法风险防范相关创新举措入选安徽省行政立法十件大事。截至目前,芜湖市共出台12部地方性法规、10部政府规章。
决策程序严格规范。建立芜湖市重大行政决策制度体系,将重大行政决策“五步走”纳入政府议事规则,新上线“重大行政决策全生命周期信息公开”专题。科学编制市政府年度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涉及居民基本水价调整、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房屋附着物青苗补偿标准等重要民生事项。搭建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智库线上平台,设立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城市建设和治理、民生保障等7个专家委员会,在库专家748人,有效发挥专家论证咨询作用。严格落实动态清理机制,年度集中清理8件废止和失效的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截止到2023年底,“芜湖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库”集中公开全市各级行政规范性文件772件。
审核把关合法高效。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以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法学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对全市327名公职律师进行同区域、跨部门统一调配使用,实现市县两级党政机关公职律师、法律顾问配备全覆盖,充分发挥依法决策参谋助手作用。扎实开展镇街合法性审查全覆盖改革试点,全市932个村(居)法律顾问配备率达100%,基层依法决策能力水平有力提高。全年开展市政府重大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185件,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事项、重大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率100%。强化备案监督职责,按规定备案登记县市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40件;向省政府、市人大报备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16件,报备率、报备及时率、规范率均达100%。
(三)依法履行职能,打造优质政务服务“新业态”
数字赋能政务服务出新招。上线芜湖市企业开办“智能审批”系统,实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办理、企业开办事项“一日办结”。加快推进“一业一证一码”二期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展试点业态,入选全省“法治为民办实事”优秀案例。建成全省首个“5G数字政务服务受理站”,实现27个部门455项政务服务事项自助办理。在全省率先设立“办不成事”反映工作室,开展政务服务“换位体验走流程”调研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疑难问题378个。全市政务服务好评率达99.99%,按期整改率100%。坚持“线上服务+实体平台”相结合,率先建成运营综合性、一站式的市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线上“智慧法务中心”开设法律服务网上店铺225家,发布法律服务产品2200余件。
放管服改革出实招。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全市即办事项占比超77%。在安徽自贸区芜湖片区率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实现“一个主体对外、一颗印章审批、一个平台服务”。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监管清单认领、编制率均达100%。稳步推进镇街赋权,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公布实施镇(街道)“三清单”,同步完善事项名称、实施依据、职责边界等内容,按照“基本盘+自选”赋权路径,镇级平均承接283项,街道平均承接141项。打造“信服鸠兹”品牌,获评全国信用建设成果“特色单位”荣誉称号。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出硬招。整合全市律师、公证、仲裁等力量,成立“十大新兴产业法律服务团”,夯实首位产业法治保障。探索建立政策兑付资金“回头看”工作机制,对政策实施效果是否精准有效开展调研评估。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入选国务院办公厅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验案例和中央组织部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创新开展招商引资合同履约监管”入选全省信用建设十大示范案例。推动成立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与阿里资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安徽省首个重整投融资平台。全国律协破产与投资法律实务业务交流会在芜湖成功举办。开展法治护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法治护航制造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作经验交流。“为企服务平台”收集企业诉求5079件,其中已办结5043件。芜湖市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再上“新台阶”
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持续推进全市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提升专项行动,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专项检查定期通报机制。升级柔性执法体系,推出市场监管领域“免罚清单”4.0版,首创免于行政强制措施清单,推出免罚清单实施后行政指导工作处理规范。在高新区推进涉企行政执法“两免一减一评估”改革试点。倡导“非现场执法”邮政监管新模式,打造“智慧卫监”智能监管平台。探索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在130个行业领域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全年“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部门联查率97.12%,位居全省前列。推行说理式执法,建成全省首批“司机之家”,率先设立“法治微课堂”,人民网报道称赞“驾驶员对治超站的态度由原先的绕着走到歇一歇”。
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严格行政执法资格管理,全市各级行政执法单位共计1168人通过考试取得执法资格。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暨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面向基层执法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市城管局打造“执法大家谈”学习品牌,围绕基层执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定期开展互动研讨式教学,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市级学法课堂暨“市监法苑大讲堂”活动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开展4轮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覆盖19个执法领域,评查案卷1000余本,对共性问题、重点问题予以通报,不断提升行政机关执法能力水平。
行政执法监督体系不断健全。以规章形式出台《芜湖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探索解决“谁来监督、监督什么、怎么监督、问题处理、责任追究”等执法难题。积极承接司法部关于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热线合作联动专项行动试点,创新打造“芜湖智慧督”平台,全面整合人民网留言板块、12345电话热线、市政府门户网站、皖事通APP、安徽政务服务网以及微信微博等渠道线索,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监督、事后督办全流程监管。平台运行以来,发布指导案例83个,汇集行政执法人员7700名,全面构建覆盖市县镇三级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
(五)筑牢法治屏障,助力打造社会治理“新高地”
社会矛盾纠纷依法有效化解。建立覆盖镇(街道)、村(社区)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1003家,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77家。2023年度,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共计调处矛盾纠纷38206件。推进“百姓评理说事点”规范化建设,建成“百姓评理说事点”966处,化解矛盾纠纷8730件。扎实开展“人民调解为人民,助推治理现代化”专项活动,设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阵地,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着力打造调解品牌和工作亮点,“三问”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重大突发事件依法预防处置。建立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动态机制、分级应对制度。持续推进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紧盯危险化学品等9类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风险,进行研判分析,明确防范责任,出台应对措施,不断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及应急指挥体系,提高监测预警和依法处置能力。加大隐患举报查处力度,推行安全生产“内部举报人”制度,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巩固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立危化领域专家讲师团,进一步消除企业事故隐患。开展针对性主题宣传,助力公众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不断提升。芜湖市获评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厚培法治土壤普法质效显著提升。深入挖掘芜湖古城“模范监狱”狱政发展史、三国名将周瑜依法治军等法治元素,讲好芜湖法治故事。开展“八五”普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芜湖市湾沚区入围全国守法普法示范地区创建候选单位。在全市掀起宪法集中学习高潮,“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在线直播观看量达13万人次,领导干部宪法法律知识测试人数超3万人。实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全市共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7928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546户,《聚力“三治融合”推进乡村治理》被评为“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拓展法治宣传阵地,全市共建成法治展馆16个,法治广场(公园)106个,法治宣传栏(廊、墙)2410余块,法律图书角776个,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畅通普法为民“最后一公里”工作,全力打造“一轴五线九片区”芜湖长江法治文化长廊集群。
二、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短板不足
一年来,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系列成效,但对照人民群众对法治政府建设的期望,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法治建设的整体性和协同性有待加强,部分领域业务工作和法治建设融合度不高;部分重点领域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比如卫生健康等领域;行政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后,镇街承接效果有待强化,行政主管部门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力度需进一步加强;社会矛盾、治安、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智慧执法、科技赋能实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有待增强,执法人员队伍法治专业水平需进一步加强。“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存在理解偏差现状,法治宣传需要进一步结合工作实践等。
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下一步,我市将严格贯彻落实《芜湖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2021—2025年)》,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完善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落实制度机制,充分发挥芜湖法治研究院、市法学会平台作用,着力研究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紧抓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契机。以争创全国第三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契机,推动出台《芜湖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实施方案》,编纂芜湖市法治政府建设白皮书(2021-2023),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推动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组织全市各地各部门参与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做好“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打造一批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项目)。
三是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法治素养。加强领导干部述法评价标准和结果运用机制建设,切实做好述法工作“后半篇”文章。制定《芜湖市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工作方案》《芜湖市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2023年版)》,在全市营造尊规学规守规用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四是进一步推进高质量立法。围绕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编制年度立法计划,开展《芜湖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芜湖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条例》《芜湖市爱国卫生条例》等制定工作,建好用好地方立法研究基地、法律咨询专家库,广泛凝聚共识。开展《芜湖铁画保护和发展条例》立法后评估,更好地推动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
五是优化升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速推进安徽(芜湖)创新法务区建设,线下集成公安、律师、公证、仲裁、知识产权等法律资源,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法治宣传教育、矛盾纠纷化解、诉前调解等闭环式法律服务;线上对接“国际化”法律服务资源,打造融合创新、精准高效的“云上法务区”。全力推进涉外法律服务资源更多融入实体经济领域,打造“产业链+法律服务”新格局。
六是优化数据赋能执法监督体系。升级打造“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整合12345等各渠道执法监督问题线索,开展在线督办。在原有的监督功能基础上,开发流程设定、法律文书生成、执法依据提示等功能,充分发挥系统执法导航作用。彰显“芜湖市行政机关智慧应诉系统”成效,有效提升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进一步降低行政机关败诉率。
七是进一步夯实法治文化建设基础工程。实施芜湖长江法治文化长廊建设提升行动,积极推进长江干流及支流后期项目建设,力争通过3年的持续建设,形成一批地方特色浓郁、长江大保护主题鲜明、表现形式多样,以长江干流为主轴、辐射五条主要支流,九个县市区各具特色的“一轴五线九片区”芜湖长江法治文化长廊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