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压岁钱被爸爸“挪用”,13岁的他告到了法院,你怎么看?

很多人回想起有关压岁钱的记忆
恐怕离不开父母的这句
“你还小,爸妈先给你保管”
不过现在的孩子越来越
有(难)主(糊)见(弄)
13岁的小苏因父亲擅自“挪用”了
他存入银行的压岁钱
将父亲告上了法庭
压岁钱及利息3045元
未经允许被取出

小苏认为,苏某私自提取其压岁钱拒不返还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故诉至法院请求返还存款本金及利息。
被告苏某辩称,原告的压岁钱是其作为原告监护人存入银行的,是在被告的亲友圈子当中产生,与原告母亲并无关系,且其曾与原告约定,待原告成年后返还存款本金及利息。原告母亲利用原告不懂分辨是非黑白,试图教唆原告索回压岁钱。
孩子对存款享有所有权
法院认为,原告小苏名下的银行存款虽是被告苏某为其存入,但小苏对该存款仍享有所有权,苏某无权擅自处分小苏名下的存款。
苏某将小苏名下的存款取出,侵犯了小苏的权利,小苏主张苏某返还存款及利息的请求合理合法,法院予以支持。故判决被告苏某返还小苏本金及利息共计3045元。

网友们看完这一案例纷纷感叹道
活出了我从小不敢活的样子啊!
故事主角要是换成自己
估计换来的就是
开个玩笑
但问题来了,压岁钱到底归谁?
听普法君给大家好好讲讲
孩子压岁钱父母不能随便花!
8岁以上孩子可自己保管
给孩子压岁钱在法律上属于赠与行为,应当归受赠人所有。此外,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
接受长辈的压岁钱属于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未成年人可以独立接受;长辈有权决定给还是不给压岁钱,把钱给出去之前,属于长辈本人所有;在把压岁钱拿出来交到对方手上后,这笔钱就是别人的了,这个“别人”就是受赠人。
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受到不同限制,只能从事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也就是说,虽然压岁钱归小孩子所有,但是,小孩子不能随意消费或者支配。
因为未成年人缺乏社会经验,心智不成熟,因此只能从事跟他(她)的年龄相适应的行为,否则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是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由其父母代为支配;如果是已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其仅能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不能购买大件用品或者大额打赏主播等,这些都需要经过父母的同意或者追认。
《民法典》第1188条规定: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也就是说,如果未成年人对他人构成侵权,比如将别人打伤、磕坏了别人的门牙、毁坏了别人的玩具等,则应当从未成年人本人的压岁钱中优先支付,剩下的再由父母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十五条第一款 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第六百五十七条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第二百四十条 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因此,父母要妥善保管未成年人的财产,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损害的,要从压岁钱中优先支付。压岁钱归未成年人本人所有,未成年人可以委托父母保管,父母不能据为己有,也不能单纯为自己消费。当然,如果父母想用压岁钱为未成年人购买供其本人使用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则不在法律禁止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