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Z公司骗取国家财政奖补资金行政处罚案

发布日期:2024-07-11 18:33 来源:芜湖市司法局 作者:徐露 阅读次数: [字号:    ] 背景颜色:

案件简介

2022年夏天,很多企业不得不停工以应对高温。全省第三季度政策跟踪审计拉开帷幕。省厅从各地市抽调业务骨干人员成立了多个审计组,分别赴8个地市开展第三季度政策跟踪审计。根据省厅统一安排,芜湖市审计局审计人员负责审计3个地市,每个地市约6天时间。根据前期调查,审计人员把财政预补助公共服务平台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作为审计重点,一个伪造金融票证骗取国家财政奖补资金的线索也渐渐浮出水面。

 

调查与处理

Z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主要从事安全设备检测业务,于2021年8月获得财政预补助公共服务平台资金86万元。根据规定,该资金只能用于服务专精特新企业,不得用于自身建设、工作经费等。在现场核查之前,审计人员不知道该公司对上述资金使用了多少,以什么名目使用的,以及支付给了谁。

2022年9月,审计组对上述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现场延伸核查,发现Z公司已将上述86万元使用完毕,主要支出为:支付L公司培训费22万元、支付K公司培训费24万元、支付J公司40万元借款。其中:支付L公司和K公司的培训费内容相同,均是委托这两家公司对H市的12家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培训。经审查Z公司和L公司、K公司签订的培训合同,发现合同过于简单,甚至未约定收费标准、合同金额和具体服务事项。

Z公司解释,签合同之前是约定好的,每家公司收费2万元合计24万元。L公司之所以收费22万元,是因为一直有业务往来,所以优惠了2万元。解释的话听起来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双方一旦发生纠纷,这样的合同显然对L公司、K公司没有约束力,不符合最基本的法律常识,审计人员对这两份合同的真实性起了疑心。

审计组对H市现场审计只有两天半,现场取证已近3个小时,审计人员一愁莫展。正在这时,K公司的牌匾赫然映入审计人员眼帘,原来K公司就坐落在Z公司的院子里!审计人员初步判断K公司与Z公司很可能是关联方,于是上网查询公司的股权结构,Z公司占K公司20%股权、Z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占K公司30%股权;Z公司占L公司51%的股权!瞬间,一个虚构经济业务骗取财政资金的疑点浮现在了审计人员眼前!

现场取证结束后,审计组人员对Z公司涉嫌骗取财政资金的问题展开讨论。怎么才能做实Z公司和K公司之间签订的培训协议是假的? 直接对K公司的负责人问话? 最好不要打草惊蛇,先从外围入手调查。······经过讨论,审计组决定先从外围入手,兵分三路分别对培训协议里涉及到的3个专精特新企业进行现场延伸核查。结果显示,3个企业均表示未接受过K公司和L公司的培训,基本可以确定Z公司的意图就是把财政预补助资金骗到手。

审计组组长认为,现在最关键的是怎么样才能取得充分的证据证明Z公司确实骗取了这些财政资金。目前来看,最有力的证据就是K公司和L公司的银行流水。

审计人员分别赴K公司和L公司,为防止窜通,审计组采取同时谈话的策略。在出示审计执法证、审计通知书并告知有关事项后,审计人员开始了现场询问。K公司和L公司的负责人均表示确实给Z公司开了24万元和22万元的发票、也签了合同,至于有没有收到Z公司的转账,确实不清楚,并当场电话通知会计到银行去打印公司流水。当拿到K公司和L公司的银行流水时,审计人员惊诧不已!原来,K公司和L公司根本就没有收到Z公司转来的24万元和22万元!

审计人员乘胜追击,立刻赶往J公司进行延伸调查,J公司既没有和Z公司签订借款协议,也没有收到Z公司转来的40万元借款!Z公司会计凭证后面附的使用86万元财政奖补资金的银行转账回单竟然全部是假的!至此,Z公司涉嫌伪造金融票证和相关借款协议骗取财政奖补资金的事实终于水落石出。该事项已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分析与思考

该项目以揭示问题为导向、以资金走向为线索、以合同履行的真实性为突破口,综合运用检查、询问、外部调查等多种审计方法。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坚持问题导向,经多方查证,发现企业通过关联交易虚构经济事项,有效维护了财经法纪,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国家财产看门人和经济安全守护者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