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以高水平立法为引领 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发布日期:2025-01-21 14:39 来源:芜湖市司法局 作者:王昀 阅读次数: [字号:    ] 背景颜色:

近年来,芜湖市着力推动新兴领域、重点领域制度建设,积极为创新发展立赋能之法、为市域治理立增效之法。

一、坚持创新视角,新领域立法赋能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锚定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动向,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和新优势,从体制机制上重点突破、持续发力,在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带有芜湖辨识度的立法成果。立足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实际,聚焦算力发展全生命周期,出台专项立法《芜湖市建设算力中心城市促进办法》,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承接辐射长三角地区和中部地区算力产业,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完善算力发展制度体系,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新的增长引擎。率先谱写芜湖打造“世界级汽车城”的法治篇章,推进《芜湖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条例》立法进程,围绕产业生态、设施建设、推广运用、安全保障等发展痛点难点问题谋篇布局,消除产业发展面临的法律障碍,助力建设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之城。

二、坚持总体视角,大格局立法保障重点领域治理效能。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突出把握、一体推进,民生点滴小事和城市治理大事统筹协调,在法规制度设计上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聚焦重点领域的实际问题,精心设计关键制度、核心条款和有效措施,将立法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夯实良法善治的根基。针对我市处于长江下游的地理和气候特点,出台《芜湖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坚持全域覆盖、全程管控、系统施策、片区示范,系统治理城市内涝、补齐人居环境短板,提升城市生活空间品质,打造长江中下游大城市织网联圩洪涝统筹样板。将百姓身边可感可及的日常小事作为立法的重大课题,针对“停车难”“停车乱”等事关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身边难题,制定《芜湖市市区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理顺停车管理体制,强化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规范车辆停放行为,推广智慧停车系统,引导停车设施规范发展,改善城市公共秩序和宜居环境。

三、坚持效用视角,“小快灵”立法筑牢良法善治根基。将务实管用可操作作为良法善治的内在要求和有力抓手,坚持“小快灵”立法理念,把握精准立法、高效立法、形式灵活的工作原则,确保制定的法规规章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芜湖市爱国卫生条例》《芜湖市灾害性天气应对办法》均不设章节,坚持有几条定几条,管用几条定几条,全文仅二十余条,直奔主题,形式简明,用有限的篇幅对爱国卫生工作中的健康教育促进、环境卫生治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以及灾害性天气应对工作中的预警、应急处置、灾后恢复等重点环节作精准、简明规定,小而管用、快而务实、灵而高效,从“小切口”立“管大局”的有用之法。

四、坚持民主视角,全过程人民民主汇聚众智共识。努力让人民群众“沉浸式”参与立法,全方位布局立法征求意见矩阵,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政务抖音号等“线上”平台,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等“线下”立法民意采集点,广泛征集民意,绘就地方立法的民主底色。在新兴产业领域立法过程中,召集相关领域企业代表座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市场主体代表的意见建议;就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召开“十大新兴产业法律服务团”研讨会,邀请多位专家学者深入开展研讨。针对城市管理等群众切身可感的立法事项,积极听取群众代表意见,征求相关立法联系点意见,听取基层群众“原汁原味”意见建议,寻求人民群众法治意愿最大公约数。近一年来,通过组织调研座谈等形式各样的活动十余次,听取近三十家基层单位、市场主体、协会商会等意见,收集各方反馈意见近200条,保障立法充分汇聚民意。